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的指示以及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工作部署,福田区去年来依托市、区两级共建“全国最干净城市”契机,直面市场化瓶颈,直击市容环境卫生难点,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良好效果。据悉,在2019年第四季度全市环卫指数测评中,该区4个街道位于全市前10名,其中12月包揽全市前3名,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区成效初显。▲ 福田区去年来依托市、区两级共建“全国最干净城市”契机,锐意进取,取得了良好效果。
早在198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动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环卫作业由政府包揽转变为市场调节,由“以钱养人”转变为“以费包事”,从而有效提升了当时的环卫清扫保洁水平。但是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纯市场化环卫模式已达到了瓶颈,传统机制无法激活市场主体在精细化、智能化、机械化提升的欲望和动力。▲ 一批新型智能环卫设备在福田“上岗”。
2019年来,福田区以新一轮市政道路保洁招标为契机,打破传统市场化瓶颈,在全市率先开展物业管理城市改革、PPP项目环卫改革,提高作业标准和投入,有效提升环卫作业质量,同时通过改革,对传统环卫的清扫保洁市场产生了“鲶鱼”效应,促进全辖区环卫保洁工作整体提升。主动对标十九届四中全会“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目标要求,福田区首先以华富街道为试点,在城市管理领域率先推动“物管城市”,将绿化管养、勤务管理、数字化城管巡查及环卫绿化监理统一打包纳入“物管城市”范围,将一流物业企业成熟经验做法嫁接到城管工作,利用物业管理优势,由物业企业实行“一揽子”运营,通过“管家式”精细管理,“扁平化”精准监督,实现高效闭环作业,改变原有众多外包服务企业“各自为战”、彼此沟通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试点4个月期间,在解决传统市场化环卫配员不足、设施设备老旧、资源配置不科学等“共性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单位华富街道环卫指数测评逆势上扬,连续3个月位居全市前列,10月份勇夺全市第一,为全市推行“物管城市”模式趟路试水。同时,福田区还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型环卫市场化改革,选取福田街道、南园街道、滨河路、滨海路福田段试点环卫PPP项目,成为全市首个高度机械化、现代化作业标段,取得初步成效。投入大量专业化、机械化和环保型的环卫设备集群进行作业,实现清扫清运作业一体化,提高清扫保洁的作业效率。投入大型机械设备66台,相比传统模式增加12台;投入小型高温高压冲洗车35台,相比传统模式增加21台;相比传统模式全新增加小型智能清扫设备92台。人力成本相比传统模式减少58.5%,改变了作业区域内原有的“以人为主、设备为辅”的作业模式,实现了中心区全机械化作业,有效提高机械化率、提升环卫效果、杜绝二次污染、降低劳动强度以及缓解区域内环卫老龄化问题。真正意义上地打造了一支新能源清扫保洁重装作业队伍,大幅提升了环卫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行业领先标准。本项目城市主干道主要采用“五位一体”、次干道主要采用“四位一体”机械化立体保洁作业模式,同时针对背街小巷等“城市毛细血管”,采用智能小型机器人产品族群进行组合作业的创新模式,摆脱了以往一把扫把扫完一条街的窘迫现状,机械化作业区域由原来单纯主次干道扩展到人行道、社区公园及城中村等,实现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巡回保洁为辅的转变。在传统模式下,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等环卫配套设施,由政府规划、政府建设,建好后提供给中标环卫企业使用,环卫设施存在建管分离的情况。由于企业对环卫设施无所有权,在运营过程中,可能过度损耗配套设施设备,导致出现维护保养不周、故障频发等现象,影响正常作业。本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整合了改造、投资、运营服务,实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合理衔接,PPP标段所需承担的投资责任大于其他非PPP标段,快速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运营效率。此外,以新一轮环卫清扫保洁招标采购作为契机,福田区还参照国际国内先进做法,与银行合作建立“共管账户”,精细核算服务成本,工人工资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与街道办、银行核定后发放,节余返还财政,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提高环卫出工质量。
作为全市高度建成区,福田区原有环卫设施陈旧,同时城中村作为环卫“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辖区环卫的短板问题,要想实现全区环卫工作迭代升级,还需下大力气补足加强。另外福田区无填埋场、焚烧场等垃圾处理终端场所,垃圾清运压力巨大。为此,福田区针对环卫基础设施落后、城中村脏乱差及垃圾清运压力不及时三大硬伤短板,举全区之力通过开展环卫“百日攻坚”行动,制定城中村环卫管理标准,理顺清运模式,确保硬伤改到位,短板变优势。建设先行,环卫设施硬伤改到位。针对环境卫生指数中暴露的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及垃圾收集点等短板问题,建设先行,硬伤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6座垃圾转运站提标升级、14座市政公厕、52座行业公厕整体改造,188座行业公厕的微改造,13座集贸市场的升级改造,730个3.0分类投放点及垃圾收集点建设;同时每个街道还完成了3座社会公厕整体提升改造、7个社会公厕微改造及100个垃圾收集点提升改造。“百日攻坚”期间共计完成环卫设施新建125处,改建1988处。通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建设先行,长期落后的垃圾转运站和公厕有明显改进,其中垃圾转运站从9月至12月连续4个月获得全市第一名。在集贸市场方面,通过打造华富北市场等一批标杆市场,更是获得了全市年度单项测评第一名的好成绩。城中村管理标准定到位。城中村作为我区第一大环境卫生短板问题,建设标准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为此结合城中村实际,该区创新性在全市率先统一制定城中村环卫工作的“10条标准”,即:规范化城中村环境治理,分别是空调水统一入户;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垃圾桶点划线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电动车划线管理;设置管道铭牌;一员多能;建立全面冲洗制度;统一设置可更换宣传栏。实现城中村环卫工作由随意化、粗放化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城中村环卫工作持续向好。一是源头减量。福田区转变思维,从源头减量着手,依托“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契机,聚焦楼层撤桶重点和厨余垃圾分类难点,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经统计,全区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同比减少16%,减量效果明显。二是老旧小区垃圾统一清运。针对辖区老旧小区物业费低,小区内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卫生差的实际问题,实行由各街道统一聘请服务单位,一体化负责辖区全部老旧小区的垃圾清运,彻底根除因清运不及时导致老旧小区卫生差的顽疾。三是夜间清运。原福田区生活垃圾均集中在早上清运,垃圾清运时间紧、压力大、车辆排队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区借助香蜜湖、原花卉世界等临时应急场站,试行垃圾夜间清运,延长垃圾清运时间,减轻早晨垃圾清运压力,提高清运效率。
▲ 理顺垃圾清运模式,提高效率。
环卫工作没有捷径,不能搞形式、花架子,只有从上到下,延伸到末梢管理,全民动员。根据区委区政府“谁离得近,谁管得好”的原则,福田区以文明城市创建和垃圾分类为契机,进一步地下放环卫监管权限,实行重心下沉。区街联手,强街优社。构建“街道吹哨、各方响应”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让街道有责、有权全面抓好环卫工作落实。区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工作快速反应工作法,编制资源支持包,按需供应,精准推送,为街道提供“后勤保障”和“弹药供给”。针对辖区环境卫生存在的短板问题,由城管部门统一制定工作方案,并针对存在问题指导、督办,用硬措施倒逼工作强力推进,确保问题有落实,进展有反馈,工作有实效。脚踏实地,“五大举措”加码城中村环境清洁日活动。福田区将每周五作为城中村环境清洁日,高度重视清洁日活动,区领导每周亲自带队参加,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各街道书记推动落实,上下一心,推出了“五大举措”加码城中村环境清洁日活动。一是双轮驱动:福田区每个城中村至少配置1名街道处级干部“环境长”和股份公司董事长“环境长”,各“环境长”每周至少深入挂点村实地行走1次,带头查找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实行台账“销号制”,努力破解城中村市容环境问题反复回潮的难题。二是顶层设计,精确指导:针对城中村环境突出短板,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每周推送清洁日主题。三是固化时间:为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每周五16:00至18:00为清洁日统一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清洁。四是延伸范围:实现辖区环境清洁全覆盖。华强北、香蜜湖、园岭街道无城中村,将清洁日行动主动扩展至老旧小区、工业区等环境卫生重点难点区域,确保清洁无死角。五是清单化表格评分: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每周派出检查组,以清单化的形式对辖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工业区进行抽查打分,确保开展效果。全民动员,推行门前三包,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工作。依托在创文和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把打好环卫攻坚战当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参照“创建文明城市”的成功做法,福田区坚持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工作,打牢环境卫生工作的群众“基础”,广泛发动股份公司、村民、物业公司、沿街商铺、党员、志愿者一起动手“大扫除”,形成市民自觉爱护家园环境的氛围。具体由各街道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全面推广“门前三包”制度,促使各商户自觉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责任范围内,认真履行市民义务,配合政府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包市容秩序、包环境卫生和包监督管理,接受监管人的检查和管理,把福田打造成全国最干净城区。▲ 区领导在文明城市创建“行走创文”工作中检查门前三包情况。一是明确社区党委书记是社区环境卫生的第一责任人。社区党委书记每月至少召开2次以上的分析会,每天至少行走社区一次,牵头负责社区城市管理全面工作。二是分点包片,建立责任绑定机制。由街道领导挂点包片,街道业务科室分片包干,明确到人、责任到位,推动街道领导、业务科室履职担当,抓好落实。三是“社区吹哨、队室报到”。将街道执法员下沉到各社区工作站,针对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启动“社区吹哨、队室报到”的联动机制,采用执法方式推进辖区环境整治。根据媒体随机采访显示,居民普遍的感受是现在街区变干净了,大家参与性、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口号,正在成为辖区居民普遍共识。据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田区立足实际,牢牢把握“亲民务实”的核心宗旨,确保硬伤管到位、监管严到位、资源投到位。更为重要的是很好依托在创文和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把打好环卫攻坚战当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将创建全国最干净城区作为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具体包括:坚持从社会治理角度出发,构建“街道吹哨、各方响应”的工作运行机制。赋能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协调抓总的作用,把分散式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活力,采取了实战中管用、社会多方爱用、人民群众受用的方法措施,形成共治共识,破除了社会多方的“看客心态”“依赖意识”等落后观念,增强了大家的自觉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把“你们”变“我们”,把“要我做”变成“一起做”,使党委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找到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感”,让党委政府明晰管理边界,让社会组织找到介入路径,让居民感受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让基层组织的动员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把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效能。据悉,下一步,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大背景下,福田区还将继续探索总结提炼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深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田经验和样本。如有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
手机同微信:13370552853